在这里,为大家普及一下人们经常提及的“辐射”。辐射分为“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前者能量高,可以使原子或分子产生旋转和电力现象,如核辐射和x光辐射,是我们必须防护的。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辐射源,比如wifi、手机及阳光等属于非电离辐射,这类辐射原则上不会改变物体的性状,但是大剂量该类辐射的危害性研究还在进行中,所以世界各国仍旧对该类辐射的产生制定了相应的限制标准。我国的安全标准规定是40微瓦/平方厘米(μw/c㎡)以下,即是安全的。
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辐射,如主流无线路由器辐射为24-31(μw/cm2),而主流手机待机时为17-25μw/cm2,通话时激增至93μw/cm2。我们需要指出的是,非电离辐射距离损耗极大,无线路由器的wifi信号在空气中传播1米,辐射水平将下降至4.5-6.8μw/cm2,传播2米后更是下降至0.8μw/cm2,远低于国家标准。
总之,作为在医疗机构工作的一员,我们应该更加科学地认识关于“辐射”的相关知识,安全门品牌、wifi信号等产生的辐射对身体不会有危害,如果有,比起长期用手机聊天以及不规范的接触x光检查、介入检查药物等放射源的危害要小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