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如此,一家四口其乐无穷。邻村的百姓都对此户人家敬慕不已。 后来乾隆微服私访游玩到此听说有这么一户人家。遂慕名而至,品尝了这位聪明又孝顺的儿媳亲手用麦面、粟米、佐料若干做的饼子,当时称赞叫绝,还命御厨来此学制这种手艺。此后在每年年底的君臣会议时和大臣一起享用这种饼,后人为仰慕留念这户人家称此饼为唐十八公婆饼。也叫“敬孝饼”就这样首创了流传至今的唐十八公婆饼充分展示了先人的厨艺和智慧,并充分体现了中华悠久历史的美食文化与中华儿女对父母的敬孝美德。 相传,在清朝乾隆年间湖北省鹤峰县一唐姓大户人家新娶进门一儿媳妇, 回门次日按照土家族的习俗要求为公公婆婆进献亲手做的食物,公婆吩咐仆人给儿媳送来麦面二两,粟米少许,作料若干制作早餐。
公公要求:“十兄弟每人得到一张饼,且饼与饼之间要互相连着”。 婆婆要求:“十兄弟家里的婶婶及其子女都能尝到饼子的口味”。 二两麦面制作十张大饼已属不易,还要上百人都尝到饼子的味道更为困难,但聪明过人的儿媳妇却巧妙地解决了公婆所提出的难题,首创了公婆饼,充分展示了其厨艺及其智慧
徐州市泉山区残疾人联合会周春玲食品研究所(小吃培训学校)
13395286673